许宝安今年64岁,开朗健谈,但两年前的他很发愁,因为他居住的是一个老旧小区,虽说地处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城市中心,但老旧小区设施老、环境差、停车难、出行难等“通病”时常让他愁眉不展。
“在共美家园小区住了33年,见证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现在好了,小区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地增强。”许宝安终于喜笑颜开。
近日,走进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紫艺社区共美家园小区,满眼尽是一派新气象,新铺的路面,新刷的外墙,新栽的绿植,新造的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因紫艺社区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中,综合评定成绩好,进入住建部等部门的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并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建设,进而树立社区建设样板。
共美家园小区是红塔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和缩影。据悉,红塔区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444个小区,4.5万户住户。截至目前,已完成6个片区改造,正加紧推进10个片区改造,计划今年全部改造完成。
推进中,面对改造对象分散庞杂、利益主体诉求多元、资金渠道单一、运营能力不够等诸多难题,红塔区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统筹“片区化”,融资“多样化”,运营“市场化”,管理“智慧化”,治理“多元化”的系统性改造新模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美。
打破局面何其难!说起老旧小区改造的艰难,紫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春梅感慨万千,“前期,一些住户不理解不支持,用了几十年的花园和厨房,让他拆除谈何容易!伤害了住户的核心利益。”
但乔春梅和她的同事们没放弃,他们反复入户做工作,不停宣讲政策,宣讲改造的好处和便利。
“从法律上讲,老旧小区住户私搭的柴棚、花园、茶室或厨房属于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但从情理上讲,用了多年却让拆除确实难以接受。”乔春梅说,为了取得住户同意,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有的住户看见社区干部,早早就关了门。
好在有党员带头,许宝安是一名有29年党龄的党员。在社区党总支的号召下,小区有200多名党员住户纷纷带头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从不理解不支持到理解支持,过程之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乔春梅说。
风雨过后是彩虹。“如今,改造已完成,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体停车场、党群服务中心、休闲亭11个,绿化率增加两倍多。”乔春梅高兴地说,每天看着居民们幸福地生活,喜在心里,笑在脸上,真好!
验收评估中,因共美家园小区改造与国家相关部门总体要求高度一致,被列为“云南省老旧小区改造省级示范点”。
在乔春梅看来,老旧小区改造的“红塔模式”,大多数表现在“共建、共治、共享、共美”四个方面:在政企民协作多方“共建”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居民参与”原则,以形成推进合力,重点在解决资金难题上,采取“中央省级补一点、市区政府投一点、受益居民出一点、整合资源集一点、社会资金筹一点”的方式,整合总投资5051万元。
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中,充分的发挥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引领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产权单位、片区单位、网格责任单位开展议规划、议改造、议收费、议管理等工作,共同推进改造。
在完善配套资源“共享”中,拆除围墙3000余米、柴棚342个、临违建筑物32个,将各自为营的18个小区连成整体,实现片区内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居民对养老助餐、托幼教育、公共休闲、卫生防疫等需求,打造集衣、食、行、医、养、文、娱为一体的“15分钟”便利生活服务圈。
在打造生态宜居“共美”中,对小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外围人行道重新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设置健康步道、提档沿路绿化;片区内新建、改建休闲长廊,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利用公共空间,打造节点景观,提升小区品质。
红塔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坚持“大连片、大融合”思路,将涉改的444个小区整合成22个片区,在规划设计层面明晰片区的特色和主题,“一片一策”制定改造方案。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整合片区的公共资源,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更好为居民群众服务;也可降低改造成本,支撑好后续的运营和管理。”红塔区住建局副局长殷艳说。
殷艳介绍,红塔区老旧小区的主体问题是街区老、院落老、房子老、设施老、环境差即“四老一差”,以及排水难、停车难、消防难、休闲难、出行难即“五难”。
面对难题,改造中,红塔区通过“拆、扩、平”,增加公共空间,规划小区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整合小区内空闲土地,增添公共绿地,新建休闲长廊,点亮小区路灯,解决“休闲难”的问题;重新铺设地下雨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解决“排水难”的问题;修复破损道路、增设垃圾分类亭、管线入地,优化小区环境,解决“脏乱差”的问题。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拆除了“隔心墙”,建起了“连心桥”,实现了从封闭无序到开放有序转变。
在福寿街片区,充分挖掘公共和资源,建设了滑板公园,构建以运动、休闲、消费、网红打卡、文化传播等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时尚感、现代感、参与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彰显城市活力与精神。
殷艳介绍,老旧小区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资金。红塔区通过学习借鉴,探索出了“五个一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办法,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3.18亿元,破解了“资金难”问题。
在社会资金筹措中,对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超市、保洁、文体等公共服务机构,采取与小区业主利益捆绑开发、商业捆绑开发等方式,以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电网改造、供水管网改造、燃气改造、停车位等,都向相对应的企业以相应的比例方式,筹措了一些资金。”殷艳介绍。
据统计,红塔区2023年累计改造户数34818户,预计总投资6.73亿元,户均改造资金1.93万元,实现了老旧小区改造“花钱少、效果好”。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修当下,更要谋长远。红塔区坚持老旧小区运营“微利可持续”的价值导向,探索片区内统筹平衡、商业优质项目捆绑等多种市场化模式,不断加大对小区内收益性资源盘活力度,确保后续运营平稳有序。
紫艺社区共美家园新时代幸福食堂在运营中,得到很多老年人的点赞。“饭菜可口鲜香,色香味俱全,收费合理。”很多常来就餐的老年人说,9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全免费,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让数字服务民生。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红塔区将数字化建设与民生事业有机融合,实现“面子”“里子”一起改,最大限度激活老旧小区基层治理的蓬勃生机。
殷艳介绍,为保障好老旧小区安全,构建“人防+技防”社区联动防控体系,通过智慧安防建设,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社区物联感知神经元网络,实现社区数据、时间的全面感知,预警信息实时反馈。
为服务好老旧小区居民,搭建以智慧社区指挥中心(IOC)为核心的智慧社区统一服务平台,实现对社区整体运行、管理、服务的综合态势感知,驱动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数据应用价值,辅助管理人员对社区整体掌控和服务。
同时,依托智慧社区建设,打通党建、网格、综治、城管、事件、政务、生活等业务场景,发挥社区网格、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社区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精准化,让居民生活需求和安全防护需求在本网格、本社区、就地解决。
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重在治理,“硬件”水平提升了,还需要“软件”的配套。
红塔区在推进改造的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根据居民小区的不一样的需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选择改造运营、区域联合、以大托小、红色物业、业主自治等不同的物业服务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共美家园小区在改造中,根据真实的情况,盘活闲置资产,把党群服务中心建到小区里面,拉近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间的距离,更好服务好广大居民群众。“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小区里面,老百姓对此赞赏有加。”乔春梅说。
为打好组织基础,及时作出调整理顺小区管理架构,按照“一小区一支部、一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原则,将改造前的小区党支部整合为一个片区联合党支部,并重新选举组成业主委员会,为后续管理服务做好硬性基础。
在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中,将整合后的小区划分为N个网格,在成立小区党支部和选派楼栋长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构建起“党建+网格+物业”的管理机制,打出了一套红色物业管理“组合拳”。
为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从居住在小区的“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小区党员和热心居民中挑选人员组建小区观察团,参与监督小区管理,就观察到的漏洞、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协商解决,打通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确保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小区、大事提前预警。(歹永聪 姚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