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山姆化”?你有没注意过超市里货架上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自营商品比例,商品不断变大的包装和分量,还有接连开业的付费会员店和一直更新的付费会员政策,甚至99元的免配送门槛,处处都有山姆的影子。
有机构和专家预测,2024年付费会员店业态上涨的速度对比2023年会有所放缓,生鲜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者有回流线下的迹象,而小超市、小市场等“小业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为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再次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生鲜电商一系列价格战之后,消费者为何重新回归线下购物?那么网红的“山姆们”怎么不“香”了?
山姆不仅刷新了中国超市的店均销售额纪录,使“山姆化”成为了不少超市的发展新趋势,也成为人类心中某种理想生活的样本。
曾经,“如何在山姆拍照”霸榜内容平台的热门话题,而最近,“菜市场打卡”一类渗透着烟火气息的关键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根据美团、大众点评2023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仅8月单月,“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幅超过120%,相关攻略笔记数增幅超过110%,评价数增幅超过170%。
而在内容平台上,关于菜市场的种草热度也在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3月,小红书上“菜市场漫游指南”的线万。
这种变化不仅在数据和采访过程中得到反馈,我们在实际线下购物的过程中也能深切感受到:菜市场和小超市中年轻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2024年,在移山、拔河战过去的第N个月,量贩、仓储、自营......北京的超市和生鲜电商好像越来越像“山姆”了。
但火热参与的这届年轻人也开始困惑,这一系列让自己大买特买的“商战”过后,怎么越来越觉得这些生鲜电商好像不“香”了呢?
在中国,山姆、COSTCO等会员制超市正式扩张之前,国内鲜有会员制超市,付费会员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如今北京的Fudi、盒马X会员店等新型超市在各个商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在前述几家高昂的会员费的衬托下,以及各家推出的会员免费菜、免配送等一系列会员优惠措施的宣传下,消费者逐渐开始接受了付费会员模式,生鲜电商的会员费显得更为平易近人,成为了更多人选择的“平替”。
然而,最近在社会化媒体上,针对相关平台付费会员权益的贬值的讨论日益高涨。不仅有些商家会员可领取的优质菜品必须亲自到店领取,而且平台免费赠送的菜品门槛从38元提高至49元,可领取的菜品也从“优质菜品”变为“瑕疵品”,更有甚者不仅取消了免费菜,还对会员免配送费的条款做出了调整。
面对被单方面调整的会员条款,许多已经购买了会员的消费者大呼“下头”,都表示会员权益的下降让他们感到失望,很多人直言会员过期后将不再续费。
2023年年底更名为“小象超市”的美团买菜,在部分地区调整了会员免费配送的规则,配送券由“自动下发”变更为“用户自行点领”,每月仅限6张。
自2024年1月1日起,盒马线上订单的包装服务由免费变为收费1元。2月18日,盒马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宣布:一小时达服务的免运费门槛上调至99元。
持续亏损的各平台,面对沉重的配送成本,最终选择了提高免运费门槛。一根葱也能免费送上门的时代,就此告别。
爱做饭的Jess身上有着不少年轻人的影子—— 手握“一把”生鲜电商会员,每天上班时间中最开心的“摸鱼”,就是一翻比价过后,在工位上就将晚餐的食材买好,研究好食谱,晚上为自己做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抚慰一天的疲惫。
“我实在不喜欢把冰箱塞爆,然后每天都在着急处理已经发蔫的蔬菜水果的感觉。别说是99元的免配送门槛,偶尔59元的门槛我也经常不太能凑出。”因为配送费的原因,Jess不得不开始增加了线下购物频率,“我现在周末都去菜市场,不仅能一个两个的买东西,还能看见蔬菜的新鲜程度,顺便和老板饶几根香菜小葱,增加我的购物体验”。
对于双职工家庭的阿伟一家来说,以前线上购物是为了方便,现在少买常买是不可能了,那几张配送券只能留着解燃眉之急。“以前觉得对我们这种下班回家还得带娃的家庭来说生鲜电商是刚需,娃每天想吃什么买点什么。现在反正都是要囤货,有时间带着孩子逛逛超市,去菜市场看看,感受烟火气氛,其实也挺幸福的。”
对于独居的小郭来说,去山姆只能望梅止渴。当山姆在石景山开设第一家店时,小郭和朋友第一时间去打卡。然而,面对1.5公斤的牛肉、一盒1.1公斤的腰果以及一盘能吃一周的千层蛋糕,小郭只恨自己只有一个胃。
“山姆这种仓储超市的产品确实不错,但是对于一个人生活的我,根本没办法在赏味期内吃完、用完。”自那时起,小郭再也没去过仓储超市。
量贩才能提供低价,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但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节奏,也许浪费才是最大的奢侈。
自营产品一直是会员制超市的一大特色,慢慢的变多的商家开始纷纷效仿,将自营化进行到底。然而,花了钱的人自营产品的态度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认为自营产品通常价格较为实惠,具体品牌无所谓,只要品质过关就可接受。但也有人则不愿意更换品牌购买,因为他们的消费习惯不想被改变。
近期,“生鲜电商的自营产品比例在逐步的提升,甚至某些品类已经只提供自营产品。”这一话题在内容平台上引发了热议。
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我们没办法一概而论。然而,选择是每个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当货架上不再有心仪的商品时,不勉强也是许多人的选择。
重度依赖买菜平台的芊芊,即便早已习惯在生鲜电商解决日常所需,但看到满屏的自营产品时,她还是无法完全适应:“不是说自营产品不好,但感觉自己的选择被限制了。”当谈及为啥不愿意更换品牌时,她的回答是:“习惯吧,也说不上来,总感觉不一样。”
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菜篮子直通车”“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以及“放心超市承诺”等民生工程,为人们送上了更多、更放心的购买渠道。
生鲜电商和新型超市,不再是还对柴米油盐尚未熟悉的年轻人放心采购的唯一途径,小区里的的菜篮子、楼下的小超市、街角的菜市场成为了他们也可以尽情“买买买”的空间。
新鲜的蔬菜水果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在一些走在潮流浪尖上的菜市场,偶尔还能看到与品牌联名活动,或是与艺术家共同举办展览。
工作日晚上的菜市场,周末的超市,还有城郊的大集,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所,慢慢的变热闹,年轻的面孔也慢慢变得多。
长期生活在严谨的上下级关系、繁琐的工作内容、紧张的精神情况下的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融入“人间烟火”的生活。
买上一袋应季蔬菜,称一包刚出炉的糖炒栗子,再从门口的熟食店的吊炉里挑一只最诱人的烤鸡。
这些角落没有客气到冰冷的“标准用语”,但是不仅能和摊位的老板讨教几招烹饪技巧,还有阿姨送上的几句暖心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