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27日的过去,首次全国中成药集采中标结果公示期结束,而在上月,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采也落下帷幕,中药全国级常态化集采是大势所趋,之前部分省市联采不过是提前“练兵”,2023年中药行业的两个“国字号”首次,预示着国内中药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格局。
药企以价换量,官方以量换价,其实总量未变,变的只是价格。全国中成药集采,63家药企的68个产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9.36%,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有些产品降幅超90%,如六合堂制药的香丹注射液,同样规格产品,在之前的省级挂网价为49.8元/支,而此次报价为0.62元/支,降幅达98.76%,此外,还有天奇中蒙制药和银河制药的藤黄健骨丸降幅都超90%。
面对集采的压价,是被集采归零,还是因集采出彩,迎击集采“双刃剑”效应,是药企迈不过且必须闯的关卡。中标的药企,在庆幸赢得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还未知能否扛住降价的冲击,而未中标药企,在丢掉市场的同时,依然受到降价冲击。据药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香丹注射液国内获批厂商数为70家,集采的穹顶之下,没有哪家药企能置身事外。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中药材给药企的利润来了个釜底抽薪,在集采降价的“伤口”上撒了把盐,往年都是淡季的6月,价格却持续上涨,截至27日中药材综合200价格指数已达3577.76,2023年以来已增长745.28,仅6月增长贡献值就达320.24,占42.9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药材的价格一直频繁涨跌,但自从2011年出现2927.72高点后的十余年内,均未被突破,2023年初不仅突破2011年的高点,且出现了一反常态的涨势。
终端价降,原材价涨,保障中药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话题多了起来,药企控成本保质量一时成了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场“旋风”中,还有什么值得警惕?
2个月前,有着百年历程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被日企收购的消息,让本不太被关注的中药行业再起波澜,讨伐声此起彼伏,类似的收购事件会否再次上演,作者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中药企业出售潮不期将至。华控康泰在出售陕西紫光辰济药业的交易公告中,列明了4条出售理由,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盈利能力,另外还称自2022年以来受到国内持续推进医改政策影响,为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受其影响的是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在内的所有中药企业,而持续推进医改政策中对中药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就是中药集采的常态化,和产品范围和集采地域的扩大化。据国盛证券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国内中成药制造收入规模已由2016年的6697亿连续下滑至2020年的4414亿元,降幅超过34%,本就处在生存困难境地的国内中药企业,面临着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被出售的同样压力,出售潮焉能不至。
超过“师父”是“徒弟”孜孜不倦的追求。日本中药起步源自中国,如今“徒弟”的发展已赶超了“师父”,日本汉方药占据全球90%的中药市场占有率,此外日本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专利仅占约0.3%。然而,“徒弟”的志向还远远没有满足,据日经网新闻稿显示,津村通过收购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获得传统药物品牌及生产销售经验,力争在中国扩大业务,而津村现任CEO加藤照和曾扬言“力争在中国市场成为最有名的中药品牌”。
回顾津村在国内的动作,早在1991年就在深圳设立分公司,近年来更是动作频繁,2018年与平安集团成立平安津村,后来的手笔都是通过平安津村完成,2020年收购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80%股权,2022年与健民集团合资成立津村健民。据津村报告书显示,中国是其发展的重要区域,并将中国业务细分成三类制定了三部走战略,且在日本和中国分别设Co-COO,互相配合实现目标。
背后看不见的“手”。关于中药材的离奇反常涨价,有人分析认为是受疫情、气候减产等多方因素,但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已有多家行业协会称有资本介入,笔者不愿用阴谋论来谈及资本的介入,但细想一下,终端产品本就面临大幅降价,再过多的炒作原材料价格,无疑是刀口舔血,毕竟把药企都逼死了,好处又从何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内共有195个GAP药材种植基地,而津村就占有70多个,当时国内拥有第二多GAP基地的同仁堂,也不超过10个,原材的上涨的压力,对于津村来说,似乎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不用过于担心中药材涨价,相反还能在这场“旋风”中挑选利润被挤压的“过不下去”的优质药企,若国内药企出售潮如期而至,津村不会心慈手软。
津村在中国的谋划还只是开始,国内中药巨大的市场规模也让其垂涎三尺,据津村报告统计,国内中药规模是日本的40倍,如此大的“蛋糕”,又怎能不引起外人垂涎。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外人的垂涎与介入,虽然能让没落多年的国内中药行业激起求生欲,并能学习他人的先进,但鲶鱼搅动小鱼生存环境,激活小鱼求生能力的同时,小鱼也有被消灭殆尽的风险。
证券日报《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68款药品拟中选 有药品价格降幅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