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工业设计,很多人觉得就是搞搞外观、敲敲边鼓。实际上,这种传统想法已经过时。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在珠三角采访时发现,如今许多工业设计堪比创造发明。技术,已成为工业设计最坚硬的内核。
“全国十佳工业设计机构”之一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杨向东感慨地说:“现在,单纯搞设计造型已无市场了。必须依托新技术、新点子,用产品去解决企业的难题,这才是工业设计的出路。”
在珠三角,不少工业设计机构都像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一样,审时度势,着眼技术创新,将服务方向从单纯委托设计转向了产品研究开发。不过,工业设计毕竟不同于科学研发,怎样的技术才是它所看重的?在杨向东看来,有两种技术运用形式最能满足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渴求。
记者首先来到设计院内的干燥研发技术中心,这里陈列着四五台形态功能各异的产品。其中海参干燥机,是将高压电场技术与热空气干燥结合,解决了高难度的海参干燥问题,产品很快销往墨西哥湾用于海鲜干燥;另一台真空高压电场干燥机,则在高压电场中加入真空干燥技术,适用于量小而附加值较高的高端药材等,已有东莞国药等多家企业有意向合作;针对谷物等量大而廉价的物料,则开发出了高压电场加空气能技术的低成本干燥设备。“所以,工业设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多种技术的融合运用。”杨向东说。
事实上,华南工业设计院提倡的也正是“综合设计、集成创新”的理念,设计不光在外观,还涵盖了从概念、材料、结构到电路、程序、芯片、服务等广泛的内容,以多种技术的整合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案例是浴室毛发清洁系列新产品。“我们设计的毛发清理刷,用一个小小的技术,在刷头前端做一点文章,设计成像狗尾草一样,毛发一碰就能粘上去,再在手柄上设计一个栅栏,用指头一推,刷头上的毛发就能自己掉落。类似的设计我们有一整套,都已申请了专利。”杨向东说。
这就是工业设计对技术运用的第二个“诀窍”:技术水准有高低之分,如果能用简单的技术巧妙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那才是完美的方案。杨向东和记者说,企业乃至社会对这类小技术的需求无处不在。对于工业设计来说,只要能活用“低技术”,将高效率、低能耗、人性化等问题解决好,就是一个好产品。而这样的工业设计产品往往能创造出新的市场,对于当前珠三角众多生产“大路货”而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
当然,杨向东也坦言,工业设计机构在由单纯设计服务向重技术、搞开发的方向转变过程中也碰到很大的难题,即新产品开发的高投入、高风险。开发新产品首先要发现市场、锁定需求,然后出点子、找技术、搞创新,再然后找投资、量化生产……原来是企业客户考虑的问题,现在都得自己考虑。
为此,工业设计机构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创新。“单纯自己搞开发很难,我们的办法是与企业绑在一起做。”杨向东说。华南工业设计院灵活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已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合作模式:一是传统的委托设计服务,按上班时间向企业收取服务费用;二是与企业一同投资,合作开发新产品,由设计院负责设计投入,企业则负责生产投入和市场开拓,共同分享效益;而最近一年,设计院又开始探索与企业共建企业设计中心这一全新模式,以年费制建立深度合作,帮企业提升设计能力和水平。
对于中国工业设计当前的技术水平,杨向东认为并不比国际水平差。“以前对于各项国际大奖,我们的设计人员是不知道、不参与、获奖少;而近年来每年都有大量大奖捧回来。中国工业设计这么多年的积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格外的重视,投入很大;国内院校也纷纷开办有关专业,储备了大量人才。不过,现在仍有很多企业没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需要设计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唤起企业的需求和创新意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杨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