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Ju87俯冲轰炸机赢得“斯图卡”美誉的正是二战初期,这一战使得“斯图卡”成为Ju87的专用名词。德国“闪电战”的重要核心就是装甲部队快速向前推进和空军对敌人防御体系进行轰炸摧毁,Ju 87飞机的设计和战术使用正好符合这种特征,也能说德国的战术理论研究中的“闪电战”让Ju 87飞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而不是如日本和美国那样只是将其作为对舰攻击的俯冲轰炸机,因此也毫不奇怪二战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中就有Ju87轰炸机的参与,除此别无选择。
德国和波兰一直存在着领土纠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在1919年割让了德国东普鲁士省的一块狭长领土给波兰,国际上称波兰走廊也称但泽走廊,现属波兰领土。波兰走廊介于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西部本土之间,沿维斯图拉河下流西岸划出的一条宽约80公里的地带,作为波兰波罗的海的出海通路,并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划为“但泽自由市”,归国际共管,使德国的国土分成两个不连接部分,俗称飞地。
希特勒想发起战争,波兰走廊是再合适不过的理由了、英法两国出于钳制德国的考虑强行割让德国领土,这理所当然地使德国人非常愤怒,希特勒连编造借口发起战争都没必要了。在波兰走廊的北部有一条铁路连接着东普鲁士和德国西部,这条铁路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是德国很重要的生命线,在迪尔斯乔、维斯图拉河上有两座桥,其中一条就是铁路桥。德国人和波兰人都知道这座桥的重要性,德国人希望保持这座桥的畅通,而波兰人在二战爆发后极力要炸毁它。
对波兰的军事行动部署中,保住维斯图拉河上这座铁路桥是第一次空袭行动中第一步是要做的,也就是说,第一轮空袭中德国空军必须炸掉迪尔斯乔站旁边的碉堡和沿着铁路桥布设的用于起爆炸药的电缆。这个碉堡驻扎着波兰的工兵,他们随时准备在战争爆发时炸毁大桥。德国的野心越来越明显,波兰人不可能看不出来,德国人出兵莱茵兰地区,1938年又吞并奥地利,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德国空军的作战计划是通过空袭阻止波兰人炸毁铁路桥,为德国地面部队的装甲火车占领迪尔斯乔扫清障碍。通过空袭轰炸炸掉碉堡并非难事,但是,要一击致命,使得波兰人来不及炸毁铁路桥并非易事。精确的定点轰炸非擅长俯冲轰炸的“斯图卡”飞机不可。
轰炸桥头堡的重任最后落在了Ⅰ/St.G 1大队的肩上。在战前,Ⅰ/St.G 1大队飞行员乔装成平民在密封的火车(这些火车也被称为“走廊火车”)里数次对维斯图拉河上的这座桥进行了踩点。当时,波兰允许德国火车通过波兰走廊内连接德国西部和东普鲁士约100公里的铁路。
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26分(由于一些技术性的失误,这一段时间比德国正式公开宣布对波兰作战提前了1小时15分) , Ⅰ/St.G l大队由布鲁诺·迪雷( Brono Dilley)上尉率领第3中队的3架Ju 87B飞机编队从东普鲁士的前线公斤炸弹(机腹挂架)和4枚50公斤炸弹(翼下挂架)。八分钟后,Ju 87B飞机编队飞抵迪尔斯乔上空,但当时的目标区被地面的薄雾所笼罩。薄雾并不严重,不久“斯图卡”飞行员就看到了他们前方铁路桥的钢结构骨架。
(上图)作为德国“闪电战”核心的空中力量,“斯图卡”飞机打响了二战的第一枪。在“闪电战”中,快速地消灭敌人中枢力量和重要军事设施对于战争的进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斯图卡”飞机比其他任何飞机都胜任此轰炸任务。
3架“斯图卡”飞机从维斯图拉平原约10米的高度进入目标区,在投弹前,3架飞机依次爬升到预定高度然后俯冲,准确地将炸弹投向了码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下的第一枚炸弹。这次空袭行动非常成功,轰炸精确度也非常高,碉堡被摧毁,手指粗的电缆被炸断,但是、这座大桥还是在不久后被波兰先锋队部分炸毁,德国的装甲火车因此未能按时进入波兰走廊。“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打响了二战的第一枪,赢得了开战的第一个荣誉,它也从此给欧洲人带去了死亡的气息。
(上图)位于迪尔斯乔的铁路站被“斯图卡”飞机炸后的悲惨情景,图中的小房子就是维斯图拉大桥上爆炸装置的控制中心,这所房子已经被摧毁。
德国空军Ⅰ/St.G 2“伊美尔曼”大队驻扎在上西里西亚( Upper Silesia)的单位参加了9月1日早晨德国轰炸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机场的轰炸机混合编队,但这个“斯图卡”编队抵达目标空域时却发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大部分波兰空军单位在战争爆发后的几个小时内迅速撤离原基地,分散到之前预先制定并精心伪装的卫星机场。虽然克拉科夫机场没人,“斯图卡”飞机还是将炸弹全部投给了机场并准备返回德国。在返回的途中,“斯图卡”编队偶然飞过巴里斯(Balice)村庄上空,这个村庄附近就有一个波兰空军的疏散机场,当时,该机场第121中队的2架PZL P.11C战斗机正紧急起飞。P.11C是一款设计较老的飞机虽然是单翼设计,但飞机的爬升速度很慢。
铁路桥终究是被波兰先锋队炸毁。图中显示的是波兰被占领后德国人视察大桥时的情景。
就在P.11C飞机爬升过程中,双机编队的长机米奇斯瓦夫·麦迪威斯基(MieczyslawMedwecki)上尉(第121中队指挥官)就准备对他前面的3架“斯图卡”飞机发起攻击,但是,他未曾发现他后面还有3架“斯图卡”飞机正在靠近他。P.11C飞机后面的“斯图卡”飞行员弗兰克·纽伯特( FrankNeubert)中尉抓住有利时机迅速逼近并用机翼的机枪对着P.11C飞机座舱猛烈射击,射击非常精确,麦迪威斯基的座机在空中当即爆炸变成一个大火球。弗兰克·纽伯特后来描述称P.11C飞机的爆炸碎片从他的耳边飞过。
针对波兰的军事行动,德国空军的计划是将波兰的空军全部消灭在地面,这是消灭对方空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同时,德国空军的作战计划也包括将摧毁波兰海军舰船,波兰海军的规模较小,但现代化程度较高,对德国始终是个威胁。理所当然地德国海军4.St/Tr.Gr 186“斯图卡”大队参与了针对波兰海军的军事行动,但是,9月1日当天,地面的薄雾笼罩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德国空军计划首轮空袭波兰威斯特普拉特( westerplatte,位于维斯图拉河三角洲)因地面薄雾而受阻。好在截至当天下午,威斯特普拉特的地面能见度有所改善、适合俯冲轰炸,于是德国空军在9月1日下午发起了空袭赫拉(Hela)的军事行动。
(上图)空中力量和地面装甲力量联合创造了德国闪电战术,这一战术首先在波兰运用,在其后的不同战场都在使用,占领一个国家甚至用“天”来计算,像与德国国土面积差不多的国家,就是没遇到抵抗行走也得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图中是波兰战役开始阶段德国地面部队迅速推进,“斯图卡”飞机为其扫清前面敌人,一群德国士兵在观看头顶飞过的“斯图卡”飞机编队。
赫拉是威斯特普拉特的一个小镇,该地有一个又细又长的赫拉半岛,波兰海军基地恰恰就是细长半岛的顶部。当天的行动中、德国空军4.St/Tr.Gr 186“斯图卡”中队的4架“斯图卡”飞机从7000米高度进入赫拉上空,随后俯冲投弹攻击,但是,跟西班牙的目标和维斯图拉河大桥等目标不同,位于赫拉的海军目标和军港虽然非常小,但防空火力却是波兰最强的。冒着雨点般密集的防空炮火,4架“斯图卡”飞机在第一轮攻击行动中从5500米高度俯冲到700米高度时就损失了2架飞机。
事实上,尽管遭受来自陆地、海上和空中持续不断的攻击,赫拉的防空炮火一直抵抗到最后时刻,也就说波兰首都华沙沦陷后的第四天,即10月1日,赫拉的守军才投降。占领赫拉后德国空军才有机会着手调查4.St/Tr.Gr 186中队“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实战效果,调查报告数据显示,4架“斯图卡”飞机俯冲轰炸时面临的是250余门高炮的还击。
(上图)波兰是一个一直都比较倒霉的国家,敌友双方都惯常占它的便宜。波兰任何一个时间里在欧洲都称不上是科技或经济大国,图中的P.11C战斗机在二战爆发时期已经显得十分落后了。
9月3日,德国空军开始空袭位于基丁根( Gdingen,德国称格丁尼亚(Gdynia ) ,波兰北部港口)的波兰海军主要军事基地。当天的空袭中,德国“斯图卡”飞机击沉了波兰海军1540吨的“威切尔”( Wicher)号驱逐舰,严重炸伤了2270吨的“格莱夫”号( Gryf)布雷舰,“威切尔”号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艘被俯冲轰炸机击沉的舰船。然而,尽管德国空军摧毁了波兰大量沿岸军事目标,赫拉这块硬骨头仍然需要德国认认真真地对待,这里的战斗仍然没有停止,因此,德国空军“斯图卡”部队再次把空袭重点集中到该地。
(上图)波兰上空的Ju87B“斯图卡”飞机编队。为了隐蔽出击,“斯图卡”飞机通常在低空进入,接近目标空域后再爬升到预定投弹高度。
在空袭赫拉的军事行动中、另一个作战编队的Ju 87C-0飞机被波兰猛烈的炮火严重击伤,飞行员触发爆炸栓将主起落架炸掉,随后在海上成功临时迫降。后来,这架受伤的“斯图卡”飞机又从海上起飞并返回了基地,由于起落架已经被炸掉,飞行员再次用机腹成功地着陆。
(上图)这就是那张著名的假照片。图中飞机原本是参加西班牙内战的2架Ju87B-1飞机,德国空军将照片中飞机的起落架去掉,再将飞机的标志改掉就成了那架受伤的Ju 87C-0飞机。
这次九死一生的事件被德国宣传机器利用起来大肆宣扬“斯图卡”飞机的机体牢固,设计成功,但是,德国人把这一个故事稍微改进了一下,宣传报道称“斯图卡”飞机从俯冲状态恢复时由于高度过低,飞机的起落架刮过海面导致了起落架的脱落。德国人还出示一张这架严重受伤并返回基地的照片,实际上,这张照片也是假的。
这是一张极为经典的“斯图卡”飞机投弹照片,中间大的为250公斤炸弹,两侧4枚为50公斤炸弹。
在二战爆发后的几个小时里,德国空军就彻底消灭了波兰空军和海军力量,随后,“斯图卡”飞机开始执行“飞行炮兵”的主要作战战术,即为德国向前推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扫清前方和侧翼的敌人,这也是德国闪电战术的核心,即火力、支援和快速向前推进。在德国闪电战术的打击下,依然固守一战那一套战术的欧洲国家注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斯图卡”飞机最早为德国陆军部队提供近距支援任务是9月1日中午、当时,Ⅰ/St.G 2“伊美尔曼”大队接到空中侦察报告称一支向维伦(Wielun)方向推进的波兰陆军装甲部队正在集结,这支装甲部队严重地威胁到德国陆军第16集团军北部一带。
“伊美尔曼”大队巴伊尔(Baier)中校向准备执行任务的“斯图卡”编队进行了简短的情况报告后,迪诺特和其他三个编队的飞行员立即登上各自的飞机并开启发动机,地勤人员也立即移走轮挡,30架“斯图卡”飞机颠簸着穿过高洼不平的机场驶向跑道。先起飞的飞机升空后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和后起飞的飞机组成作战编队。
30架“斯图卡”飞机编队在2500米高度穿过德波边境进入波兰领空,虽然刚过中午,而且也有太阳照耀,在波兰地面的能见度很糟糕,据称只有1公里左右,地面的雾气仍然没有散去,地面的景物似乎在乳白色的牛奶里游泳。突然,德国飞行员看到地面一大群建筑物,有的是村庄,有的是庄园,此处的雾气不像另外的地方那么重,而且雾气也在逐渐散去。目标维伦就在眼前,飞行员可以看清地面正在缓缓移动的黑色长蛇,那就是波兰步兵和运输车辆,更不可思议的是马匹和非机动车等。
(上图)Ju87B被晨雾所笼罩,远处那架“斯图卡”飞机若隐若现。飞机旁边摆放着250公斤的炸弹,这架飞机在等待雾气散去执行下一个轰炸任务。
进入攻击状态后、飞行员开始收起地图、调整瞄准具,锁定发动机散热片,这些步骤飞行员在练习中已经做了上百次,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有点紧张,这30架“斯图卡”飞机是第一次参加实战。在目标区上空,“斯图卡”飞机压低左侧机翼,飞机先是进入左坡度,随后进入俯冲轰炸状态。伴随着飞机的减速板发出尖厉的叫声,在1200米高度,飞行员按下释放炸弹的按钮。在一处庄园里,德国飞行员发现有大量波兰士兵和车辆,轰炸这个目标时,有的“斯图卡”飞机甚至俯冲到800米高度才开始投弹。“斯图卡”飞行员改出俯冲状态,并做坡度螺旋爬升时才有机会看到轰炸的场景:地面到处是扬起的烟尘、火焰和惊慌逃窜的士兵。
(上图)近距离观看一下SC 250炸弹,炸弹侧面两个“眼睛”,下方有15加圆圈数字的是电子碰炸引信,“15”是引信型号;中间的“B”表示炸弹型号,SC 250共有8个型号,有专门用于杀伤人员的,有专门对付加固工事的;弹头14表示炸药类型;两个“眼睛”之间圆环为炸弹挂耳(只有一个,一般炸弹为两个)﹔环绕弹体中间的铁环上有一个“工”字形圆柱体,这是伸缩挂架的挂点,便于旋转,弹体对称的另一侧也有一个。图中显示的是地勤人员完成工作后在休息。
当天下午,该轮到St.G 77联队执行轰炸任务了。对于该单位的一些飞行员来说,今天下午执行的是他们第四次作战任务了,第一次是9月1日4点45分,该单位的“斯图卡”飞机对波兰边境靠近卢布里特兹的波兰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到9月1日下午,波兰境内的地面能见度已经大大改善,早晨时St.G 77联队的“斯图卡”飞机在浓雾中起飞,能见度几乎为零,而到了下午,阳光灿烂,天空中万里无云。
Ⅰ/St.G 77大队和Ⅱ/St.G 77大队的60架Ju87B飞机当天的作战任务是轰炸维伦北部一处大型农庄,德国的情报显示,波兰陆军沃里恩斯卡装甲旅的司令部就驻扎在该农庄。这个农庄是临时驻地,因此防空火力较弱,加上没有战斗机拦截,波兰军队只有挨打的分儿,德国“斯图卡”飞机毫无顾忌地尽情蹂躏波兰军队,很快将这支部队彻底消灭,未被消灭的士兵四处逃散。维伦很快在当晚被德国军队占领。
要保证作战部队的军事物资供应,后勤补给十分重要。图中显示的是一处机场里的后勤补给作业。
在“斯图卡”飞机的精确轰炸下,战争的形势在当天下午就已经明了,波兰军队溃不成军,此后的军事激烈程度有所降低,德国“斯图卡”飞机和装甲部队突破波兰边境防御阵地进入波兰境内。不甘心失败的波兰偶尔会向外界公布一些波兰军队摧毁德国坦克的照片以鼓舞士气,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波兰西部军区的24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旅被迫后撤,其中大部分部队向波兰首都华沙方向撤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德国“斯图卡”飞机紧追不舍,不依不饶,连续对其实施打击。
鉴于“斯图卡”飞机的部署灵活性,打击精确性和出动快捷等因素,德国地面部队闪电般向前推进时只要遇到阻碍就会想到“斯图卡”飞机。二战开始时,德国在波兰战场投人了350余架侦察机,这些侦察机为德国军队在波兰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侦察到波兰军队重要目标,侦察机就会向德国空军发回无线电报,不久,“斯图卡”飞机就会出现在这些目标的上空:只要德国地面部队遇到难啃的骨头就会呼叫“斯图卡”飞机前来助阵,特别是防守严密的据点,大规模的步兵集结地、公路或铁路线,抑或是波兰军队撤退路线前方的桥梁等目标。
随着进入波兰境内的德国军队不断向前推进,负责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斯图卡”飞机也要一直向前延伸打击范围。“斯图卡”飞机属战术轰炸机,航程并不远,更适合近距支援等作战任务。德国的闪电战推进速度很快,很快就超过了“斯图卡”飞机的打击范围,此时,德国空军需要在波兰本地新建机场以供“斯图卡”飞机使用。德国空军在波兰领土上新建的供“斯图卡”飞机使用的第一机场在琴斯托霍瓦(波兰南部城市)7公里远的一个地方。
在敌方领土上建机场危险性很大,琴斯托霍瓦的简易机场周边被树林围绕,东北方向的树林里经常会出现波兰的散兵游勇,后来更是出现游击队,为此,选定机场后,德国人立即在机场周边建起防御工事,随时准备还击附近敌人,果真,一到晚上波兰抵抗者就会光临。通常情况下,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树林里就会传来枪声,德国机场保卫部队立即还击,夜晚一片混乱,德国人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但是,只要凌晨4点一过,枪声立马停止,只有这样一个时间段德国飞行员才有机会小睡一会儿。
驻扎到琴斯托霍瓦的简易机场后的第二天下午3点,“斯图卡”部队接到命令前去轰炸华沙北部莫德林( Modlin)附近维斯图拉河上的一座桥。当天,琴斯托霍瓦一带下着小雨,大队指挥官奥斯卡尔-迪诺特( Oskar Dinort)少校率领Ⅰ/St.G 2大队的“斯图卡”编队冒雨起飞。飞机穿过灰色的云层爬升到1200米时,天空豁然开朗起来,飞机下方是如同起伏不定的山谷一样的积云、飞机上方是没有太阳的铅色天空。
(上图)在当时的欧洲,这种在树林边开辟一块场地作为机场的情况很普遍,一块空地稍事修整即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树林平时还可以供飞机隐蔽,甚至飞机的维护、装弹等工作也在树林里完成。随着战事的推进,“斯图卡”飞机也开始步入波兰使用波兰空军的机场。
在向东北方向飞行时,天空中的能见度仍然不好,飞机的风挡上雨迹也慢慢变得多,但是,偶尔飞行员可以从云层的缺口看到地面景物和维斯图拉河,这些地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飞行员纠正航线误差。最后,德国飞行员终于看到了下方掩映在褐色大地上的波兰军事堡垒,灰色巨大的堡垒与地面形成的色差显得特别醒目。维斯图拉河也尽在眼底,黑色蜿蜒的河流上有一条细长的浅色线,那就是德国的目标:维斯图拉河大桥。
发现目标后、“斯图卡”飞机依次俯冲直扑目标。“斯图卡”飞机像石头一样快速降低高度,有飞行员称飞行的仪表指示几乎跟不上飞机下降的速度。当飞行员的眼前忽然出现红色告警灯时,这说明飞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为1400米,飞行员准备投弹了。达到1200米高度时,飞行员按下按钮将炸弹投了出去。此次俯冲轰炸的精度非常好、其中1枚炸弹正中桥的中央、大桥连遭数枚炸弹而被炸毁。
曼德勒一宾馆垮塌严重,男子为寻找同事在废墟守了三天,地震时两人通线秒就断了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缅甸曼德勒一家名为WinStar的酒店受灾严重,有不少人员被埋在废墟下,目前仍不断有救援队伍来到现场尝试救援。
在最轰轰烈烈的俄乌方向,特朗普周日向媒体表示,自己对普京“很生气”,还说如果是俄罗斯的问题造成“俄乌不能达成停火协议”,他将向俄罗斯石油征收25%到50%的二级关税,就是谁买俄罗斯的石油就加谁的关税。
2025年3月30日,截至20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受权发布信息:2人被查。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李栋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当地时间3月30日,#欧洲大陆首枚火箭发射失败,仅飞行30秒就“熄火”坠地 #光谱 #挪威安岛航天中心
愿平安归家!废墟内突发巨响,现场救援队员紧急撤离,有人不慎摔倒(原创内容)
洛阳00后女孩以给人扫墓为职业 每天跪着擦墓碑:不怕嫁不出去#河南dou知道 #洛阳同城 #清明节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群聊信息泄露了美军袭击胡塞武装的“一揽子计划”,这是个军事术语,指参与作战的军机型号、武器种类,以及敌情研判和行动时间。
2024年4月,四川成都一名5岁女童在小区内玩耍时,被一辆特斯拉轿车辗轧身亡,事后交警部门认定时年25岁的车主张厉负事故全责,此事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
为庆祝“珠澳同心”即开票上市,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自2025年3月20日0时起在全省(不含深圳市)范围内开展“珠澳同心”即开型福利彩票1200万元赠票营销活动,活动计划开展40天。
“太想回国了!”湖南商人哽咽讲述撤离曼德勒:连开十多小时不敢停,途中遭遇持枪收费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成为重灾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华人开始从曼德勒撤离至仰光等其他区域。
订婚和听起来格格不入,却真发生了!一段男女方的协商录音被曝光,男方父亲长文透露女方态度突变。究竟是诬告还是,其中存在的三大疑点必须要弄清……订婚后女生称被“”2023年1月的时候,男方席某和女方吴某经过婚介所认识了。